首要财经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一、案例详情
近日,一位客户神色慌张地走进银行大堂咨询个人贷款业务。在与大堂经理的交流中,客户透露了差点被骗的惊险经历:近期频繁接到自称“XX金融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其名下存在高额授信未使用,若不及时注销将严重影响个人征信。更奇怪的是,电话那头还诱导客户下载“屏幕共享”APP,并表示将“同步指导操作提用额度”。所幸客户察觉异常及时挂断电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二、套路拆解
1.制造恐慌,瓦解心理防线。诈骗分子精准拿捏公众对征信的重视心理,虚构"未注销贷款额度影响征信"的危机,利用信息差让受害者产生焦虑情绪,为后续诈骗铺路。
2.技术操控,突破安全屏障。通过诱导下载"屏幕共享"APP,骗子可实时获取受害者手机操作界面,包括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核心信息,甚至远程操控转账,让资金在受害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盗取。
3.编造谎言,诱骗资金转移。以“注销账户需资金认证”“解冻账户需存入保证金”等借口,要求受害者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一旦资金转出便再无追回可能。
三、风险提示
1、严守信息防线,筑牢安全屏障。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是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可向陌生来电、短信或网络平台透露,谨防“信息裸奔”。
2、官方渠道验真伪,拒绝盲目轻信。接到“客服”“工作人员”来电时,务必通过银行官网公示电话、官方APP或线下网点核实身份。切勿直接回拨陌生号码,谨防诈骗分子伪造来电显示。
3、转账汇款多核实,安全账户是陷阱。银行、公检法等机构绝不会通过电话索要密码、验证码,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