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国内 视频 原创新闻 | 论坛 博客 评论 | 体育 法制 娱乐 区县 | 教育 财经 3C 汽车 IT | 美女 健康 地图 旅游 食品 | 房产 家居 亲子 麻哥辣妹 | 网络问政
主页 > 首要财经网 > 新闻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稀罕网联手稷山县枣业局共同推出“千年寿枣”

2019-07-01 15:11:18 来源:未知


2019年,稷山县枣业发展服务中心与北京稀罕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创建稷山“千年寿枣”品牌。承担稷山县国家板枣公园内千年古枣树的全国认领和保护业务并且为保护及延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出贡献。稷山板枣位于中国十大名枣之首,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稀罕网配合当地政府政策通过项目推进,为改善当地枣民生活水平提供实质性帮助,帮助贫困枣农脱贫。


稀罕网成立2018年,是一家以“互联网+农业+订单”的新型农产品电商平台。拥有遍布全国的优质农特基地资源,全程把控农产品质量。为追求“极致生活,溯源定制”的客户群体提供优质可追溯的农产品,还能有效缓解市场上农产品产销不对称的问题,增加农产品的知名度与销售半径,提高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成为农民致富帮手。


稷山的板枣主产区,万亩枣园,绿荫葱葱,枣花飘香,道路幽曲,贡枣园、唐枣园、秋霞楼点缀其间,千年枣树参天林立,处处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稷山人将板枣文化根述为饮食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品牌文化、管理文化等,有力推动了板枣产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了支柱产业。

稷山板枣距今栽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皮薄、肉厚、核小”著称于世。板枣,原产稷山县境内,稷山县是全国红枣的起源地之一,据史书考证,稷山板枣起源于春秋时期,发展于唐朝,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从唐代开始,稷山板枣就成为历代宫廷贡品,1984 年板枣树确定为稷山的县树,稷山也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据传说,板枣源于山东。过去有个叫段成已的稷山人在山东当县令,他见当地的金丝小枣很好吃,便将枣树用马车运回了故乡。由于水土、气候的缘故,以后便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品种——板枣。

1997年10月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稷山板枣被评为山西十大名枣之首;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板枣主要产于该县的陶梁、姚村、平陇、加庒、南阳、辛庄、吴村、上柏、下柏等丘陵地区,这些地区海拔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宜于枣树生长和果内糖分的积累。板枣属于速生高产树种,每株产用30~40公斤,有的大树单产可达上百公斤。


板枣枣皮紫红色,鲜枣肉白绿色,口感细腻无渣,含糖量、维生素高,果实皮薄、肉厚、核小,肉甘甜,为扁圆形,略带上宽下窄状,故名板枣,成熟后为黑红色,果肉白绿色,制干后的好枣,皮无皱折,丰满有弹性,肉淡红色,即使压扁仍可复原,可拉出30-60厘米的金黄亮丝。板枣含糖量高,还含有钾、钠、钙、锰、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成熟的鲜枣含糖量达31.33%,含酸量0.1%,每100克果实中含维生素C499毫克,制干后含糖量高达71.5%,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均较鲜枣有所增长,对治疗肝炎、医毒疮、健脑、健脾强身等具有特殊的效果,为高级补品,药用价值极高,板枣有对人体有七大好处,堪称“中华枣中之王”常食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一. 美容养颜

枣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能够美容养颜,具有滋补的效果。

二. 提高人体免疫力

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增加人体抵抗力,降低人体的胆固醇,提高血液质量。

三. 补血

女人经常贫血,尤其是女人产后,可以通过枣食疗来补充人体的贫血,

四. 预防骨质疏松

枣中含有很多的钙和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钙流失的比较快,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比较多。

五. 预防胆结石

枣中含有很多维生素C,使胆固醇含量减少,并且胆结石虽之减少。

六. 降血压

枣能够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对预防高血压有很好效果。

七. 安神

枣中含有黄铜,黄铜具有安神的效果,还具有抗压的效果。


时至今日,在稷山境内还存留着一万余株千年枣树。这些饱经苍桑的枣树,见证了一方水土的风雨变迁,也成为国内罕见、十分珍惜的自然文化遗产。 

“江南桔绿日,塞北枣红天。”这是明崇桢十一年(1637)时任稷山知县薛一印对千年板枣的生动描写。板枣生产为历代县宰弘扬推广,扶持生产。

2017年6月28日,农业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共有29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稷山板枣便位列其中。

千年以来,稷山板枣的树木数量一直以株而计,从中也不难窥见史上稷山板枣的稀缺和珍贵程度。

历史上,稷山板枣的枣税还曾是当地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同治四年版的《稷山县志》有这样一段话:“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枣税银二千八百三十一株,赋米一百一十三石六升。”这说明,当时的枣税已成为稷山县的重要财政支撑。到明崇祯年间,稷山板枣已闻名遐迩,丰收时节,漫山遍野的枣树上垂挂着一串串珍珠玛瑙般的板枣。登高远眺,犹如一片蔚为壮观的丹霞,板枣由此成了稷山的八景之一。

至解放初期,稷山县共有板枣树68万株,这些珍贵的枣树主要分布在该县的稷峰、化峪两个乡镇。此后,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受大力发展小麦和棉花等农作物的影响,当地的枣树面积曾大幅减少。到1985年,该县仅存枣树2.6万亩、共32万株,年产量也由之前的500万公斤下降到100多万公斤。

为了让古老的稷山板枣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实现富民强县的主要动力,之后的历届稷山县委、县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重视板枣产业的发展。稷山县人大还一度把把“枣树”定为了该县的县树;县委县政府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增强了全县广大枣农的科技管理意识,坚定了他们加快发展的信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枣树数量迅速增多,红枣产量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连年增加,成效十分显著。

枣在我国也代表了许多美好的寓意,枣栗子 是我国汉族民间的一种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结婚日,新婚夫妻入洞房前,由亲属中的长辈或年长的妇女中选一名子孙满堂、儿女双全的吉祥人,手执盛有大枣和栗子的食盘,一边抓着撒向寝帐,一边口唱《撒帐歌》:“一把楽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或者同洞房将散时,捧枣、栗于新婚夫妇面前,请问是什么。俟新婚夫妇同声答说“早(枣)、立(楽)子”,则哄笑众散。取“早立子”的谐音,其意在于祝愿早生贵子,子孙满堂。此俗源远流长。《戊辰杂钞》“撒帐始于汉武帝,非始于翼奉也。李夫人初至,坐七宝流苏障凤羽长生扇,帝迎入帐中共坐,卺饮之后,予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多得子多也。"新妇拜见公婆要献以枣子、果子,“枣取早敬,果取恂栗”的谐音意义,表示要度诚地孝敬公婆。《仪礼土昏礼》:新妇拜见别姑即公婆时“执算枣、果,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莫于席。”此外《礼记》、《国语》、《埤雅》等古文献中亦有记载。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